总部基地工程B栋,由于建筑立面造型的需要,该工程在高度51m以下为圆弧形造型,在其顶上的54.3m处挑出一块梁板,其形状是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长分别为7250mm×5150mm。挑出梁板最远点与51m层建筑物边沿最大水平距离分别为5.050mm和4600mm(见图1)。悬挑梁板水平投影的大部分落在51m层圆弧形平面边缘之外。造成了要施工该悬挑板时在51m层无支撑系统的着力点的困难。为解决这个困难,我们设置了多个方案,并在多个方案中进行了优化,圆满完成了大跨度悬挑板的施工,其施工质量满足设计要求。
1、施工方案的确定
为了完成高空悬挑梁板的施工,我们考虑了三个施工方案。方案一,从±0.000搭设扣件式钢管支撑架,直到54.3m;方案二,以47.7m层边粱为支撑点,斜挑搭设扣件式钢管支撑架;方案三,从47.7m层楼面架设槽钢,斜挑扣件式钢管支撑架架立在槽钢架上。经分析,方案一为落地式扣件钢管支撑架,搭设量大、工期长、因其细长可能导致支撑体系不稳定。该体系在施工时,施工荷载产生的压缩沉降变形较大,对质量影响较大。方案二则以47.7m层的边粱为支撑点向外悬挑梁板边缘架设斜向钢管,斜向钢管倾斜角达到34°,支撑架稳定性差,架设过程中无法解决失稳问题,抗倾覆性差,架设困难。方案三与方案一比较,架体搭设量小,工期短,避免了因架体太高的失稳和压缩沉降变形较大的问题。方案三与第二方案比较,六根槽钢从47.7m层楼面挑出,组成悬挑平台,缩短了悬挑钢管架的水平距离,斜向钢管倾角降为24°,有利于解决支撑架失稳问题,降低了架设难度。为解决由于悬挑架的变形大且荷载全部传递给47.70m楼层的问题,我们在槽钢端部与51.00m楼层的圆弧梁通过钢丝绳进行可靠连接,变悬挑支撑平台为简支结构的支撑平台,传力线路明确,计算简便。
2、支撑系统的计算
2.1计算模型确定
初设支撑架步距为1.1米,立杆纵距和横距均为0.8米,支撑架管选用Φ48×3.5钢管。楼板的自重及施工荷载按节点处的均布荷载传递至支撑架的每一根立杆的节点上。支撑架按整体桁架计算,杆件受力及扣件受力在计算整体桁架时为计算简便,分成一片片的桁架组合。支撑架将荷载传于20a槽钢组成的平台,再传递至钢丝绳拉索和钢筋锚环。
2.2支撑架体系的计算及钢丝绳规格确定
按照《建筑施工手册》(第四版)进行计算,支撑架体系计算结果见汇总表。
支撑架体系计算汇总表:
验算内容
|
计算值
|
允许值
|
φ20热轧光圆钢筋锚环所受拉应力
|
δmax=60.2 N/mm2
|
fy=210N/mm2(Ⅰ级钢)
|
钢丝绳拉索拉力
|
Fmax=29.7kN
|
[F]=33.46kN
|
槽钢弯曲应力
|
δmax=43.4N/mm2
|
f=205N/mm2
|
槽钢变形(挠度)
|
Vmax=0.41mm
|
[V]=5.1mm
|
扣件受力
|
Fmax=2.5kN
|
[F]=8.0kN
|
立杆轴向压力
|
Nmax=27.2kN
|
[N]=89.5kN
|
计算结果表明采用搭建槽钢平台和用钢丝绳作为槽钢平台拉索的方案能够满足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要求。同时,经过计算钢丝绳拉索所受最大拉力和查表,确定采用直径24mm,强度等级为155kg/mm2,6×37钢丝绳为拉索。
3、槽钢平台搭设
3.1钢筋锚环设置
钢筋锚环采用直经20mm热轧带肋钢筋。建议今后其他工程施工时使用热轧光圆钢筋。
3.2混凝土早强措施
进行51m层混凝土浇筑时,圆弧形边梁部分的混凝土强度等级提高一个等级,即由原设计的C30提高为C35,经7天同条件养护试件强度达到30MPa以上。
3.3设置顶托支撑
搭设支撑架时,在47.7m层和51m层圆弧形边梁下加钢管顶托支撑,间距800mm,以提高两层边梁共同承担荷载能力,减少梁边梁变形。
3.4槽钢定位
拆除51m层梁板支撑架后,在47.7m层楼面弹出架体定位线,再按图1中槽钢位置摆放槽钢,并立即用钢管顶托固定槽钢,加之槽钢下口固定挑出长度的角钢卡的作用,确保1~6号槽钢位置正确,伸出长度满足要求。
3.5连接钢丝绳拉索
在架设槽钢时,将钢丝绳连接到焊接在槽钢端部和弧形梁上的钢筋锚环上,对槽钢进行临时固定。
3.6钢丝绳拉索的调节
调节长短是为了使其受力。待支撑架搭设完毕后调节钢丝绳拉索长度,使其受力基本一致。首先从未受力且调节量最大的一根开始调节,调节的工具是收线钳,收紧拉索使槽钢向上抬起,槽钢与混凝土板之间的间隙为槽钢悬挑长度的1%,最大间隙不超过20mm。用上述办法依次调节每根拉索的长度,使每根钢丝绳拉索处于受力状态,达到槽钢与混凝土板间隙控制尺寸,确保每根钢丝绳均处于受力状态。随着施工荷载增加,间隙逐渐变小。在浇混凝土之前,对存在于槽钢下面的间隙可用薄钢板填塞,使槽钢受力。
3.7槽钢连接及木板铺设
槽钢面上用Φ20钢筋焊接连接,间距1000mm,使6根槽钢成为一体后就可以在其上面铺设木板,即形成平台。
4、内架搭设工艺
先搭设47.7m层内架,再搭设槽钢平台上架体。在此基础上架设斜向钢管。斜向钢管倾斜的水平长度:竖向高度等于0.8:1.8,倾斜角24°,如图3所示。51m层架体布置如图2所示。47.7m~51m的三道水平杆与该层1~2轴的三根柱抱牢。51m层梁
板浇筑后,加快②~③轴柱浇筑,51m~54.3m的水平杆也与该层②~③轴的四根柱抱牢。且与该层的支撑架连成整体。在51.00m层梁底面的边梁内侧加设水平支撑,水平支撑与内架相连,间距800mm。以增强支撑体系稳定性。
5、模板预处理
为防止浇注混凝土后,模板变形下挠,须适当加使梁模板底部起拱约10~20mm,抵消拉索的弹性变形和支撑体系的压缩变形。
6、混凝土施工要点
6.1控制施工荷载
严格控制施工荷载,浇悬挑梁板混凝土时,混凝土浇注管出口高度应降低以减少冲击荷载。减少施工人员,混凝土工和抹面泥工共6人。先浇筑非悬挑区域,后浇悬挑部份,让其非悬挑部份的架体受压之后对悬挑部份的架体产生稳定作用。
6.2控制混凝土开裂的措施
为防止钢丝绳拉索和架体变形造成混凝土开裂,悬挑区与非悬挑区交界部位进行二次振捣。悬挑梁板进行三次收面,第三次收面前用滚子碾压,加强养护。
7、施工效果评价
本工程采用拉索槽钢平台及扣件式钢管支撑体系,仅7天完成高空悬挑梁板结构施工。经混凝土结构实体检测,梁底、板底变形符合规范要求。该工程获得重庆市三峡杯优质工程奖。
|